» 本周热门
-
Samuel Guiges-野生危险
“自然界的人性”(Human Nature)是Samuel Guiges拍摄的系列照片,表现了在人类熟悉的空间里野生动物的警戒状态,强调危险无处不在。
-
Daniella Zalcman-纽约+伦敦
摄影师 Daniella Zalcman 创作了一组名为《纽约+伦敦》(New York + London)的图集,图集将两个不同风格的城市——纽约与伦敦融合在一起。
» 热门教程
-
摄影师经典实例讲解如何在弱光下拍摄剪影
拍摄这类照片的时候,曝光时间越长越好,不仅要让水面模糊,还要让移动的云朵也变得模糊。这里西蒙使用了光圈f/8和ISO 50,曝光时间长达314秒。
-
花卉摄影技巧 精彩实例展现花的魅力
世间上有种生命,它虽不会说话,也不会走路,但它的身上却有着十分艳丽的色彩。它可以说是大自然间最美丽的一件艺术作品,是上天辛苦创作献给人类的视觉享受。它不会像现代的社会人如此奔波忙碌,还要背负着生活压力。它只会静静的仰望天空,等待着太阳,只为了它最美丽的那一刻,向世人绽放,直到凋谢,走向死去的道路...
[摄影故事] Joel Meyerowitz-色彩是主角
Joel Meyerowitz 1938年出生在美国纽约的布朗克斯。1959年,他从俄亥俄州立大学毕业,专业是绘画和医学绘图。毕业后从事平面设计的工作。受到了Robert Frank和Garry Winogrand的作品的启发,他从62年开始拍照。一开始是黑白和彩色都有,60年代中期开始完全用彩色。他是艺术摄影中最早使用彩色的人之一,和David Shore和William Eggleston是同一批。76年的时候,他开始用8×10相机。之前他都是用135。拍摄的东西也有些改变:从前是街拍为主,用了大画幅之后开始更多拍风光。79年他出版了一本影集:《Cap Light》。这本书被认为是第一本真正的彩色艺术摄影作品集。98年他导演了一部电影,关于他儿子,他自己和他父亲三人的一次旅行。01年911袭击发生之后几天,他就扛着大画幅相机到了世贸双塔的废墟上,记录清理工作。他也是唯一被允许在当时的废墟上自由拍摄的摄影家。那本关于911的书叫《Aftermath》,是我第一次看到他的东西。书非常沉,价格好像是800多。
Joel Meyerowitz的风格就是:没啥风格。他拍的东西非常多样:街拍,风光,人像都有。人像很少,就不说了。Meyerowitz的街拍很有点Garry Winogrand的感觉。倾斜的水平线,广角镜头,随意的构图,瞬间发生的有趣的画面。但区别也是明显的:Meyerowitz的街拍相对都比较远。他很少拍那种主要人物占了画面一大部分的照片。他的街拍里,主角只是一个大舞台上的一小部分,环境和其他人占据了更多的角色。这点据他说是源自彩色胶片的特点:黑白胶片有ASA 1600的,但彩色经常只有25或者50。所以如果他要保证快门速度,就必须放大光圈。那么也就是说景深没那么大。泛焦的起点要推远。而他的风光照片(虽然他否认自己是个风光摄影师)又很像Rober Adams和其他的New Topologies摄影家。这里的区别也存在:Meyerowitz似乎并不很在意人造和自然的界限。他并不追求把人造放在中心。而是看到什么拍什么。
Joel Meyrowitz在各种采访里,经常提到一个事情:器材的选择对他摄影风格的影响。他用大画幅的时候和用135的时候拍的东西和看到的东西完全不同。他手上是135的时候所能注意到的那些事情,在扛着8×10的时候是注意不到的。反之亦然。135带来的是一种快速、瞬间和有能量的拍摄,大画幅则是更缓慢和深层次的思考。他认为是大画幅教会了他这种不同的观察方式。同样,彩色也是重要的原因。上面说了他之所以街拍靠比较后的缘故。他之所以用8×10一部分原因也是彩色。他刚用彩色的时候,染料转印是唯一好的洗印方法。但那个太贵了。于是他开始用6×9厘米相机拍摄彩色负片。但6×9是必须要脚架的,而且也很不方便。于是他觉得既然都用脚架了,那干嘛不干脆用最大的片幅呢?于是他就开始用8×10了。
文章标签:Joel Meyerowitz, 人像, 摄影故事, 纽约, 美国, 色彩, 街拍, 风光, 黑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