» 本周热门
-
Joseph O Holmes-电影放映室
纽约摄影师 Joseph O. Holmes 记录了纽约及周边地区仅存的胶片电影放映室的景象,籍此纪念即将走向终结的胶片电影时代。
-
Sibylle Fendt-最后的旅行
摄影师Sibylle Fendt的摄影集《Gärtners Reise》记录了一对德国老夫妻Elke Gärtner和Lothar Gärtner去欧洲地区度假的情景。
» 热门教程
-
图解21个男模特的拍摄姿势
上次介绍过「21个女模特儿的拍摄姿势」,已经有不少朋友查询有没有男性版本,以下这个就是了。不过留意很多男性都不习惯被拍摄,缺乏经验,所以很容易表现生硬。
-
ps简单几招教你如何把废片变成HDR大作
HDR这个名字已经出现颇长一段时间,很多人都已经听说过甚至「玩」过了。 但在香港很多拍友都只是留于表面,绝大多数人都是玩玩而已,并没有深入了解,也有一些人(如当初的我)被HDR所深深地吸引,却没有门路,网上看到高手的 作品,自己却怎也拍不出来,连接近的感觉也未能达到。
[摄影故事] 为什么古人拍照都不会笑?
用古人这个字可能不太恰当,因为摄影发明了不过200年,能够拍摄下来的人物都不算很古老,不过,如果你翻看照片,那些在美国早前拍下来或是民国时期拍摄的照片,都会发现一个共通点,就是那时候的人物都不苟言笑,跟今天人人拍照都会“123笑”的习惯相差很远吧?
例如上如左至右,林肯、爱因斯坦、爱迪生,都是教科书里的人物,你有看过他们露齿而笑的照片吗?可能我们早就习惯了吧,以为伟人都是比较认真,所以照片通常都严肃一点。
例如下图的孙中,无论年轻或是中年的照片,都是一样没有笑容。这种情况不单是在照片中,甚至是真正中古时期的绘画作品差不多,大多数肖像画都不太会笑,最多都只是微笑。
那为什么他们不会笑呢?以下有几个人们推测的原因,你看看哪一个最有说服力?
1) 因为技术有限,早期摄影术曝光时间非常长,甚至达到15分钟才能拍摄一张照片,要人家保持同一个笑容15分钟是不可能的吧?因此放松面部来拍照,是最合理的选择。
2) 以前摄影操作困难,不像今日有事无事都可以卡擦一张,因为摄影通常用于官方、严肃场合,例如典礼之类,由于气氛紧张,拍照时也不会大笑。
3) 在17世纪的欧洲,当时文化觉得会咧嘴而笑都是低下阶层,没有文化、醉酒、小孩或是戏子,而有资格有能力拍摄/画肖像的人,都是名门望族,因为他们都不会笑出来。
但到了今天,你看美国总统的官方照片多欢乐,连带着全家福也这么温馨呢,跟林肯时代相差太远了……
[via:photoblog]
文章标签:摄影故事, 笑容, 老照片, 趣闻